端午节谚语简短(看看农谚怎么说)

时间:2024-08-26 09:01:05


前言

端午节,与除夕、清明节、中秋节等,是我国传统佳节。传说,是为了纪念忠臣屈,而成为传统节日。原在汉代以前,为午月午日;后来,慢慢演变为农历的五月初五 。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了,又到端午粽子飘香时。今天,我就和朋友们共同话端午。我是畅谈生活点滴,通过农谚俗语来探讨端午节传统习俗,看看有什么风俗活动。

1、谚语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我们可以看出,端午佳节的传统习俗,在清明节的时候,人们是插柳枝;但是到了端午节时,人们通常在门口和窗户上插上艾蒿。

艾蒿,味道浓郁,有一股清香,但是有的朋友不喜欢味道。它不仅驱动蚊蝇,还能净化空气,杀菌防病,保护身体康健。因此,到了端午佳节,人们也喜欢佩戴荷包,里面填满艾蒿。

正如谚语所说: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虽然,谚语比较夸张,但是正是说明了佩戴艾蒿的重要性。端午佳节到了,大家别忘佩戴一个啊!

2、谚语二: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在民间,人们在端午佳节时,不仅插艾蒿,有的地方还插菖蒲。菖蒲,全株具有芳香的温度,能驱赶蚊虫,而且它的茎和叶,还可以入药。

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能提取芳香油,是端午节气中,能防疫驱邪的灵草。到了端午节,有在人家在门上插菖蒲和艾叶的风俗,也有的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可以驱蚊赶虫、辟邪驱痛,是端午佳节难得一物。

老人常常说,说:“端午节卖菖蒲”。正是为了端午佳节的需要,人们把准备好的菖蒲拿到集市去卖,这也是端午需求和风俗。


3、谚语三: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端午佳节和雄黄酒,这个大家并不陌生,经常听到端午节,喝雄黄酒之说,它是端午节的传统饮品。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的雄黄倒入白酒或黄酒泡制而成。雄黄,是属于中药材,能解毒杀虫。到了端午节这天,人们把少许雄黄倒入酒中饮用,也有的把雄黄酒涂在小孩的身体上,比如鼻子、耳朵或者手上等处,希望不受蛇蝎等五毒侵害。

俗话说得好!说: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据说,喝了雄黄酒,能祛邪扶正,祛病强身,还能杀除病菌,清爽神志。但是,雄黄酒里含有砷,是砒霜的成分,有毒性,喝雄黄酒还是不科学的,还是要谨慎小心。


4、谚语四: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端午吃粽子,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大家一定都吃过,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食,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

粽子,是用粽子叶包裹糯米制成,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制馅料,进行制作。现在来看,南方和北方口味还是不同的,各具特色,味美可口。

人们常说,如果还没有吃端午节的粽子,也就是还没有到端午节。虽然天气炎热,但是防寒保暖的棉衣,还不能收起来。即使吃完了端午粽,也就是过完端午节,也还要防止天气出现寒冷状况。

还有一句农谚说: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也就是说,五月端午吃了粽子,过完端午节,天气越来越热,可以收起棉衣了,预示进入炎炎夏季。


5、 谚语五: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据说,人们为了投江的屈原去抢救和保护,大家划着船,去追赶拯救,有的撒粽子,还有的倒雄黄酒等等,并划龙舟来保护屈原身体。

龙船,一般与普通船只不大相同,而且大小也不一样。而是把船做成龙的形状,或者在船上刻上龙等等,一般比较细窄狭长。看上去,非常威武雄壮,栩栩如生,就像是一条龙在水中游动。

划龙舟,相传起源于古代楚国,这一传统习俗,逐渐流传下来,在民间广为盛行。据说,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通过划龙舟,既是祈求人人平安健康,也是希望五谷丰登,粮食大丰收。



【小结】

有句谚语说:“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划龙舟”。可以看出,当地的端午节风情意浓,具有地方特色,从初一就有节日的氛围了,到了初五进入高潮部分。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中国各地习俗不同,各具地方特色。但是,比较突出的习俗,大致差不多。就像谚语中所言,比较流行插艾叶或者菖蒲,并佩戴香囊;传统美食自然是吃粽子,喝雄黄酒;最热闹的当数赛龙舟,众人划浆勇,开动大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