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诸葛亮的《出师表》堪称向老板提建议的典范,字字衷情,如泣如诉,但文中也有不少现今看起来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在上述这段中,诸葛亮就各种“自黑”,称自己为“卑鄙”。
但别误会,当时的“卑鄙”和现在的“卑鄙”意思还不太一样。
像“你这卑鄙小人”这样的电视剧台词,各位就算没有耳朵听得起茧,却也绝对不陌生了,“卑鄙”常容易被人与“下作”、“不择手段”、“道德低下”相联系。
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称“卑鄙”,实则是一自谦的表述,算是当时的一种语言使用习惯。
古代士人、文人常善于自黑,提及自己时总是用各种谦词。
而在当时,“卑鄙”一词并没有过于负面的含义,如字面意思就是地位低下、身份卑微,用来表示谦卑和自谦再合适不过。
然而,时至今日,没人会用卑鄙再来自谦,这种词义的改变,正是汉字和词汇在历史演变中的一个缩影。
古今词义的变化有很多种形式。
我们可以从几种主要类型的变化来探讨这些现象:词义范围的扩大、缩小以及词义的完全改变。这些变化背后,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变动,更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体现。
词义范围的变化
汉字和词汇的词义变化,首先可以从词义范围的扩展和缩小来看。
例如,古汉字“淫”在《岳阳楼记》中用以形容连续不断的雨水——“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这里的“淫”表示泛滥。
又或者是“多”或“无节制”,比如“富贵不能淫”里的“淫”不是要让人洁身自好,而是不要太放纵、过头
然而,在现代汉语中,“淫”常常指代不正当的性行为,词义变得更具贬义,涵义大相径庭。这一变化,反映了社会对语言的感知和评价体系的改变。
另外一个例子是“壮”字。古代的“壮”可以形容强健或强大,范围较广。
“波澜壮阔”、“壮怀激烈”、“豪情壮志”……
而在现代汉语中,“壮”更多地用于描述体力上的强健,其词义已经变得更为具体。这种缩小的变化,显示了现代社会对语言精细化的需求。
词义的完全改变
但有时,词义的改变是彻底的。
例如,“复辟”在古代用来用于指代失位的君主重新上位,往往还算是个好词,因为一些后世评价正面的君主重新上位,也会用到复辟。
但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语常常带有负面的评价,用来形容对旧有制度的重新掌控。词义的完全改变,反映了历史背景和社会观念的不同。
褒贬意义的转变
更为显著的变化则是褒贬意义的转变。
“卑鄙”在诸葛亮的时代是自谦的表现,而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却用于形容品德恶劣。这种变化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调整,更是社会文化对个人品质评价的变化。
另一个例子是“同志”,当然这是近代的事了。
古代“同志”指有共同志向的人,通常带有褒义,我们常听说“志同道合”,同志就是从其中化用而来,与“意气相投”在意思上没什么区别,毕竟又不是“臭味相投”。
并且前几十年,同志这个词听上去可是尤为亲切。
然而,20世纪中期以后,这个词被广泛用于政治称谓,虽然在一些语境下带有尊敬的意味,但也可能显得过于官方或僵化,而到近二十年,同志成了某些特殊群体的称呼,显然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污名化……
现代汉字词义的变化
语言的演变,实际上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观念和价值取向。
诸葛亮自称“卑鄙”的例子,恰恰展示了古今语言和文化的深刻差异。
另外,汉字古体字与近体字在结构上并没有发现颠覆性的变化,这也是古今词义得以发生改变的土壤所在,而这种跨越几千年的迭代传承,不免令人心神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