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李世民最重要的臣子天团,在贞观十七年,阎立本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阁楼内刻画了二十四个真人比例大小的画像,其中一面画着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另一面画着功高王侯之臣,最后一面画着有功之臣,汇聚成二十四功臣图,那么这二十四位功臣有着怎么样的故事?排名依据又是什么?为何大名鼎鼎的秦琼排名倒数第一?
第一名,赵国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自幼与李世民为友,自高祖李渊起兵后,就跟着李家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最重要的是他替李世民谋划了玄武门事变,同时还亲自带兵把守玄武门,坚定不移的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是李世民最信任心腹,帮助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李世民评价其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所以于公于私排在第一位都毫无争议,不过晚年因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被许敬宗诬陷,最终自缢身亡。
第二名,河间王——李孝恭
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堂兄,也是从李渊起兵时就开始跟随干革命的重要人物,他攻略巴蜀、灭萧铣,、压辅公祏、破广陵、丹阳,平定江南,统领长江以南的军事力量,然而晚年因为诬告无解,被贬为宗正卿,李世民登基后,逐渐推出权力核心,50岁时因病亡。
第三名,莱国公——杜如晦
杜如晦也是李世民的幕府僚臣,作为文臣与房玄龄一起为李世民治理天下,打造贞观之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二人还并称为房谋杜断,由此也可以看出,李世民觉得决断比谋算更为重要,故而让杜如晦排了第三。
第四名,郑国公——魏征
魏征是二十四功臣中最特殊的一位,起初是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属李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魏征可以说是李世民的指路明灯,犯颜直谏李世民200余次,助力李世民打造盛世,功不可没,虽然投过瓦岗军跟过窦建德,帮过太子李建成,所幸最后还是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一路晋升至郑国公。
公元643年,魏征病死,李世民为其废朝五天,并表示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的端正,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我常保存这三面镜子,用来防备自己的过失,现在魏征逝世,就失去了一面镜子了,可想而知,魏征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第五名,梁国公——房玄龄
房玄龄也是重要文臣之一,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就投靠其麾下,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玄武门之变时出谋划策,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但是因为不善断,被排在了杜如晦的后面。
第六名,申国公——高士廉
高士廉是唐太宗文德皇后的舅舅,因玄武门之变开始受到太宗的重用并提拔,他具备卓越的才华,在担任宰相期间,一直秉持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原则,在他的领导下,被大唐的繁荣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期间还曾担任过太子太傅,太宗评价他为"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
第七名,鄂国公——尉迟敬德
大唐第一保镖原是刘武周的部将,后投靠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信任他,玄武门之变时亲手射杀李元吉,救下李世民,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作为降将,尉迟敬德凭什么能排在武将里最高荣誉呢?其实除了玄武门的功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救主,在一次和王世充的对战中,他奋死保护李世民突出重围,这过命的情谊也顺利让他排在了为大唐打下半壁江山的李靖前面。
第八名,卫国公——李靖
李靖是大唐第一战神,从开国到远征,从不败仗,为唐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赫赫战功,他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在玄武门事变中保持中立,后来被人误解谋反,阖门自守,也正因此和李世民的亲密程度不够高,略输尉迟敬德一筹。
第九名,宋国公——萧瑀
萧瑀是唐初期的重要人物,隋炀帝的皇后,萧氏的弟弟,在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于行政,终生被李渊重用,玄武门之变后,高宗时期的宰相中只留下了萧瑀一人,并且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活跃在权力中心,但也因心气太高,他六次拜相,又六次被罢相,被李世民评价为疾风之劲草板荡识诚臣。
第十名,褒国公——段志玄 第11名,夔国公——刘弘基
二人都是李渊时期的旧部,跟着李渊父子一起征战四方,为大唐的建立贡献了汗马功劳,其中段志玄是自带部队加入李渊阵营的,所以排在了刘弘基的前面。
第十二名,蒋国公——屈突通
降将屈突通原为隋朝大将,战功赫赫,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命部下死战,被擒后归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官至左光禄大夫,死后李世民为其举哀,赠与尚书右仆射。
第十三名,勋国公——殷开山
是二十四人唯一在李渊称帝时期病逝的,虽然不是两朝元老,但殷开山跟随李渊起兵太原,作为李世民的长史,深受李渊父子二人的赏识与信任,从资历和威望方面入选也是理所当然。
第十四名,谯国公——柴绍 第十五名,邳国公——长孙顺德
二人与李世民都有一定的裙带关系,算是大唐集团成立初期的开国功臣,也都参与大大小小的各种战役。
第十六名,郧国公——张亮
张亮是二十四臣中最特殊的一位,出身于农民家庭,起初投靠瓦岗军,后随李勣归附唐朝,在李勣投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卷入秦王与太子的争端,被朝廷逮捕,受到严刑拷打,始终被透露李世民的身世,李世民登基后,封他为长平郡公,最终因涉及蓄养500义子谋反的罪名被处死。
第十七名,陈国公——侯君集
侯君集少年时以武勇著称,在隋末战乱中被秦王李世民引入幕府,在李世民创业初期,参与多次战役,功劳颇多,然而玄武门之变后转向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谋害李世民,计划败露后被杀,不过李世民对念及其前半生的功劳,还是将他列入了凌烟阁。
第十八名,谭国公——张公瑾
张公瑾最初在王世充手下为官,后被尉迟敬德等人推荐引入幕府,玄武门之变时他与长孙无忌等九人埋伏于玄武门外,成功抵挡了敌军的进攻,之后他跟随李靖伐突厥擒获颉利,屡进战功,被封为邹国公。
第十九名,卢国公——程知节
程知节原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成员,投降王世充后与秦叔宝一同归附唐朝,成为李世民的骨干成员,参与多次战役,在玄武门之变后成为主要的打手,他曾参与贺鲁之战,但因屠杀以投降平民而被免官。
第二十名,永兴公——虞世南
虽是前朝旧臣,但归顺大唐后一直在李世民府中效力,他被评价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虽然他相貌怯懦,弱不禁风,但性格坚韧,敢于直言敢谏,多次劝谏唐太宗勤于政事,以古帝王为例论证政治得失,最终官至礼部尚书。
第二十一名,邢国公——刘政会 第二十二名,莒国公——唐俭
属于两朝元老,刘政会为李渊的旧部,后跟随李渊父子起兵,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唐俭虽非李渊旧部,同李世民交情却非同一般,都以两朝元老的身份入选凌烟阁也无非议。
第二十三名,英国公——李勣
李勣是唐朝的第二猛将,被誉为第一能将在玄武门事变中保持中立的李勣和李靖,此二人效忠的都是整个大唐江山,而且不愿意卷入皇室纠纷,但因军功卓著,均入列其中。李勣一直低调隐忍,虽为大唐名将,但没有拥立之功,因此排名在尉迟敬德等人的后面,也有很多人对李靖勣名如此靠后不解,比较认同的一种看法是,李世民想把提拔重用李勣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儿子李治,为日后执政铺平道路。
第二十四名,胡国公——秦叔宝
秦叔宝是唐朝开国将领,与尉迟恭一起被尊为传统门神,曾讨伐李密,后投降李密,但在李密兵败后,因不满王世充的为人,与619年与程咬金等人一同投降唐朝,随李世民历次征战,常常在战场中居功至伟,每战必先,以勇猛闻名,他经常亲自领兵,屡次夺取敌将首级,然而晚年因历次作战导致负伤过多,最终因此病逝。
综合以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只有一半是李世民的亲戚,而且几乎都是两朝老臣,由此可见,李世民此举并非是怀念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旧部,而是为了纪念自开国以来的文臣武将,当然人太多,就把功劳比较大的一部分老臣入列,由于秦琼的排名存在争议,这也与他去世早有很大关系,其次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非按照功劳大小排名,而是在贞观十七年,唐太宗选出二十四个功臣后,按照最高官职排名,贞观十七年已经去世的人,此时已经获得赠官,死后赠官一般会远远高于生前真正职务,因而排在前面。